“天再热,抵不过我们动力拉满。”上海昆剧团六旦演员周亦敏对记者说。8月11日上午十点半,周亦敏已经在剧团3楼的练功房泡了一个半小时,“按照时间表,集训九点半开始,我早来半小时,先练基本功,再和搭档排新戏。”伴随着似火骄阳和蝉鸣声,上海昆剧团第十六季夏季集训从本月初开始如火如荼地开练。在老传统中戏曲演员“歇夏”的日子里,戏曲演员和乐队精益求精地打磨“台下的功夫”,为了以更完满的面貌站上舞台。
既练且学
压完腿,小生演员胡维露特地换上厚底靴走起圆场,正十圈、反十圈、绕8字十圈,30圈是圆场的起步数量。作为上昆唯一的女小生,胡维露的基训内容介于女演员和男演员之间,她既会和其他姑娘一样走圆场、甩水袖,也会和男演员一起练飞脚、做卷腹。“大家一起练,特别有气氛,感觉圆场都能多跑几圈。”胡维露对记者说。在她看来,集训是练素质的好时候,“尽可能让自己的腹肌、背肌都要锻炼到。”虽然在舞台上穿着长戏服,也不用像武戏演员一样需要力量,但肌肉对女小生来说同样重要。“有肌肉才能收紧核心,保证走台步、走圆场的时候可以控制气息。”胡维露对记者说,“要保持下身轻盈只有靠多练,一旦懈怠就会发现整个人的状态松下来。”
胡维露走进大排练厅前,周亦敏刚刚结束与丑角演员张前仓的《水浒记·活捉》排练。在演出不那么密集的情况下,利用集训“空档”学新戏、提升演技是令青年演员最期待的事情。七月下旬,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面向团内的旦角演员和小花脸开课,上课内容便是见功底的水浒戏“活捉”。死于非命、一身怨气的阎惜姣与周亦敏擅演的灵动可爱的花旦角色很是不同。上周课程一结束,周亦敏和张前仓立刻约好“复习”时间,“老艺术家顶着酷暑为我们排戏,我们没有理由学不好。”周亦敏把“活捉”比作一支双人舞。戏中,阎惜姣与张文远的你来我往很是精彩,虽然是已合作过多次的老搭档,但两位小年轻依旧通过这部从未接触过的经典作品碰撞出了火花。“每个陌生的点都需要我们重新去捏、去创作,这是作为演员最幸福的时刻。”周亦敏表示。
民乐“炫技”
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。还未走完上海昆剧团楼内通往三层的台阶,琵琶声、笛声、古筝声等糅杂在一起的音符便从小排练厅传了下来。夏季集训开启以来,乐队分成文武场交替练习,8月11日正逢文场乐队十余位乐师聚在一起。作为一台演出重要的组成部分,乐队必然不会缺席昆团的每次夏季集训。
琵琶演奏员杨盛怡十指翻飞,《彝族舞曲》的旋律从乐器中流淌出来。这天上午,杨盛怡给自己安排了多首经典民乐。为何不选择昆剧中的曲子而练习民乐曲子?杨盛怡给出答案:“昆曲比较悠扬、慢速,强调乐感和意境。从技巧方面来说,民乐对演奏员的手上功夫提出更高要求。”乐队成员半开玩笑说,集训是“炫技”时间——琵琶扫弦、二胡拉协奏曲,但“炫技”其实是为了维持高强度演奏的手感。一名优秀的乐师仅靠灵活的双手是不足够的,“练技巧其实是全身的运动,腰部、上半身,甚至下肢也会一起帮助发力。”杨盛怡告诉记者,两小时的集训消耗会比排戏更加多,“昆剧演出时常动辄两三小时,演奏员也得保证体力在线。”
“63433126……”扬琴演奏员陆晨欢面前摆着一张手抄谱配资实盘证券配资门户,上面一行是主旋律,下面一行则是扬琴的副旋律。拿着琴竹,陆晨欢敲击着琴弦。在昆团一众单声部乐器中,可以敲出和弦的扬琴可以丰富整个乐队的音色,提升观众的听感。戏曲演员有手眼身法步,乐队也有“手耳眼”。“戏曲音乐是灵活的艺术,舞台上演员舞水袖的速度都会影响乐队的节奏,演奏员之间更要相互聆听。”陆晨欢对记者说,“高强度集训,让乐手间的默契度又上了一分。”
利鸿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